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感恩之旅

筆者:王美英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去年父親節前的一個禮拜天,妹妹聰英邀我一同探訪父親服務過的輔導會「山崎就業講習所」,因為那裏有我們童年的美好回憶。 依循兒時印象,姊妹兩家四口人合開一部車,她帶著小女兒,我由外子管淦鐃陪著,自楊梅埔心沿省道南下,通過市區,來到郊外。不到一小時,就在省道旁看到「山崎國小」,但挨家挨戶尋訪,竟然沒有人聽過這單位。到山崎派出所詢問,請出最資深的警佐,還是得不到答案。 我繼續提供線索,好心的警員不斷以電話連絡,直到聽了一句:「噢,我知道了!」峰迴路轉—原來講習所在民國八十七、八年間,就移轉臺灣省政府作為「失智老人安養中心」,改稱「寧園」,確切位置是在省道途中的湖口鄉鳳山村,位置偏僻,遠離塵囂。 照著警員畫的路線,找到講習所,在大門服務的婦人聽了我們的來意後,即通知一位護士來引導,但我們為了怕給人添麻煩,便辭謝了導引,只在園區漫遊。 由於輔導會照顧父親這一輩榮民,才有今天幸福的第二代;又聽父親述說早年胼手胝足撫育我們的故事,益發感恩和崇敬。父親王勇三(勇冠三軍也)先生,民前一年生,少校退伍後,就在苗栗大湖落腳,養育我們六名子女,但僅賴當時的退休給與,實在捉襟見肘。所以,每天早晨天沒亮就出門,從山裏扛竹子到鎮上,論斤計酬,換取微薄工資貼補家用。惟終非長久之計,才上書經國先生陳請輔導就業,而蒙獲安置。從此,家計大幅改善,只是初時服務處所離家遠,常常一、兩個月才回家一趟,和家人聚少離多。 記憶中,父親曾在蘇澳榮院、山崎講習所、苗栗大同農場(後改為苗栗縣榮服處)等單位服務。在蘇澳榮院服務時,每次回來是一家大小最高興的時刻,尤其是我們幾個小孩,因為爸會帶回當地名產羊羹。遺憾的是,父親外出工作,而在家照顧六個小孩的母親,卻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下積勞成疾,享年僅四十三歲。當時我才讀國中一年級,大姊念高三面臨畢業,不得不由我先休學照顧年幼弟妹,讓姊姊完成高中學業後,輪由姊姊在家照顧弟妹,我再繼續完成國中學業。姊姊在校成績優異,考上大學不是問題,但為了家庭居然未能繼續升學,又無一技之長,至今只能幫店家做些餐廳雜事。 講習所名稱換成「寧園(安養院)」,除了一棵老榕樹和排列整齊的柏樹,以及斑駁的建築,其他已有「笑問客從何處來」的感覺。我和妹妹漫步園區,細數兒時,父親幫我倆綁小辮子的情景,轉眼已四十多年,父親也在九十三年間辭世了!留給子女的雖不多,但不抽菸、不喝酒,工作勤奮,作息正常等身教,已足以影響我們一輩子。 父親擔任榮服處總幹事時,曾幫過多人進會屬機構就業,子女卻沒安置。「不能讓人說閒話」這句話,深印我們腦海。退休時則告誡我們:「既然退休了就不能再麻煩別人。」一言一行,影響深遠。 我僅專科畢業,學識平庸,年近四十才進入職場,服務單位又是高知識分子薈萃的中科院,臨淵履薄、戰戰兢兢,自然不在話下;沒想到工作居然出乎意料的順利,長官、同僚都給予關愛和協助。轉眼十二年,所憑藉的,便是奉行父親教導的「多替別人設想」的箴言,甚至影響到外子及小孩! 感恩之旅,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;除了父母親撫育的辛勞及教誨,更有服務我們廣大榮民和榮眷的大家庭—「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」,謹在此表達最高敬意,再說一聲:「謝謝您!」(點閱次數:1249)